时间:2025年03月17日 09:53

今年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全面行动、全力投入,营造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结核病是什么?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可累及人体除指甲、毛发以外的全身各个脏器,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有哪些典型症状?
呼吸道症状较为常见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其他症状如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消瘦、月经不调等一些全身性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咳嗽咳痰大于2周并伴有午后低热应警惕是否得了结核病,要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健康人群对结核菌普遍易感。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被感染。
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在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入侵的结核菌不被机体防御系统消灭而不断繁殖,引起结核病。

感染肺结核怎么办?
结核的治疗原则概括为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全程,其中以联合和规则用药最为重要。为了避免传染更多的人,如有任何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国家指定的正规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诊断并接受正规的隔离治疗和管理,坚持完成全疗程,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以治愈。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患者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肺结核?
1、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被褥、衣物要经常晒太阳,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3、避免传染: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4、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5、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6、学校发生肺结核疫情后,会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同班同宿舍同学、老师等)开展结核病筛查,以发现潜在的患者和感染者,师生因配合接受筛查。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快消除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是全民共同的责任和担当,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终结结核流行的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文供稿 宋海燕
审核 沈立峰马秀丽